
有关春节的作文1000字汇总七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,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,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。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7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1岁月匆匆,年又将至,在对过去的追忆与巷恋中,又有簿未来的梦想与希望。本期为读者安排了一组与“年”有关的文章,每篇文章角度不同。或从春节民俗中透见年的热烈与喜庆,或从年的召唤汇总出游子思乡的深沉与缠绵,希望读者朋友喜欢。
按照北京的老规矩,过农历的新年(春节),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。“腊七腊八,冻死寒鸦”,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。可是,到了严冬,不久便是春天,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。在腊八那天,人家里,寺观里,都熬腊八粥。这种特制的粥足祭祖祭神的,可是细一想,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——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,各种的豆,与各种的干果(杏仁、核桃仁、瓜子、荔枝肉、莲子、花生米、葡萄干、菱角米……)熬成的。这不足粥,而足小型的农业展览会。
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。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,封起来,为过年吃饺子用的。到年底,蒜泡得色如翡翠,而醋也有了些辣味,色味双美,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。在北京,过年时,家家吃饺子。
从腊八起,铺户中就加紧上年货,街上加多了货摊子——卖.春联的、卖年画的、卖蜜供的、卖水仙花的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。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。在胡同里,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,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,像卖宪书的、松枝的、薏仁米的、年糕的等等。
除夕真热闹。家家赶做年菜,到处是酒肉的香味。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,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,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,哪一家都灯火通宵,不许间断,炮声日夜不绝。在外边做事的人,除非万不得已,必定赶回家来,吃团圆饭,祭祖。这一夜,除了很小的孩子,没有什么人睡觉,而都要守岁。
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:除夕,街上挤满了人:元旦,铺户都上着板子,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,全城都在休息。
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,到亲戚家,朋友家去拜年。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。同时,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,任人游览,小贩们在庙外摆摊,卖茶、食品和各种玩具。北城外的大钟寺、西城外的白云观,南城的火神庙(厂甸)是最有名的。可是,开庙最初的两三天,并不十分热闹,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,无暇及此。到了初五六,庙会开始风光起来,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,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,可以骑毛驴,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。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:在老年间,据说还有赛骆驼的。这些比赛并不争取准第一谁第二,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。
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,又放鞭炮,从天亮到清早,全城的炮声不绝。虽然开了张,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开用品的铺子,大家并不很忙,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、逛天桥和听戏。
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,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,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。家中也有灯:走马灯——原始的电影——宫灯、各形各色的纸灯,还有纱灯,里面有小铃,到时候就叮叮地响。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。
一眨眼,到了残灯末庙,学生该去上学,大人又去照常做事,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。腊月和正月,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,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,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,酬劳一年的辛苦。过了灯节,天气转暖,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。北京虽是城市,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,而且过得分外热闹。
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2春节,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日,是一座精美绝伦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画廊。这个画廊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一切象征着吉祥幸福、和谐安康。
除夕,在一片的忙碌中喜气满门,到处是吉祥气氛:扫院子,扫了又扫——求净;擦玻璃,擦了又擦——求明;写对联,写了又写,求神韵;贴对联,看了又看——求正;挂灯笼,垒旺火,红红火火喜气生;穿新衣,戴新帽,欢天喜地过新春。
除夕的饭食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审美享受,而且是一种艺术的审美享受,精神的享受。这里表现的艺术手法就是象征:吃鱼,象征着年年节庆有余;吃糕,象征着生活事业的步步登高,吃苹果,象征着岁岁平安;开心果,象征着好日子要开开心心地过、、、、、、
除夕的夜晚一片欢乐,这里不仅仅是一种团圆的欢乐,而且在创造着明天最新最美的文化。包饺子时里面包着银币,谁要是吃到,就表明谁能赚更大的钱,有福气,象征财源滚滚而来;谁要是暂时还没有吃到,就象征着财源非常深厚,惊喜在不断地探求之中,这一下求索文化油然而生。中年人吃饱了,还是不甘心,手里的筷子还在饺子堆里,挑上几挑;娃娃们吃一个,心里想着希望:肯定这个里面有钱,慢慢咬,慢慢嚼,一声嗯——引起人们的关注,可是没吐出来,“嘿!再来下一个!”惹得人们直发笑。为了使孩子们在不断探索过程中避免由失望而带来一种不快的气氛,妈妈总是在暗中助上一把,早已经在饺子上做了记号,饺子堆里有玄机。
除夕之夜迷人,一夜炮声不断,进入新一年的子时更迷人。炮声骤然突发,四面八方的炮声此起彼伏,连续不断。整个天空一片彩色,真是:
花炮响过,火树银花冲天起;礼花升空,真如孔雀尽开屏。
一声呐喊,天女散花花万簇;一声惊讶,瑞彩珍珠入华庭。
供奉神灵、祭祀祖宗祈求神灵保佑,全家平安的活动,在一片的炮声中进行。这里既有传统文化,也有新潮文化;既有地域风俗文化,又有网络文化,这些都汇聚在一起,形成一道丰满的精神大餐。
新春之晨处处新。新春好像刚落地的娃娃,从头到脚都是新的:
天真活泼的姑娘们一个个打扮的好似一朵花团,进入大街,马上汇成花的海洋,滚动着涌向四面八方。
帅气横生的小伙子们,裤子中线笔直,西装革履,皮鞋擦得耀人的眼。
中年汉子洗涤了劳累了一年的风尘,胡子刮了又刮,刮了个铁青。
久病在床的老人想丢掉拐杖,在新生的起点上再走几步。
中华文明最美的就是语言的交流。春节这天,人们都早早起来,这象征着新生活的早早起步,精神的早早振奋,人人都笑开口。这语言一个字便是金豆,一句话就是吉祥。逢人就说“过年好!”。从孩子们的牙牙学语,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过年好!”喜的人们把糖果尽情地往他们口袋里装。
大拜年,走亲访友,拉拉手,拍拍肩,共话深情,共谋发展,左一个“吉祥”、右一个“如意”把词典里最美好祝福的词都用上了。
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,千里之外,一片深情滚滚来。手机、贴吧、都在洋溢着一片温情的祝福和问候“阖家欢乐!”“万事如意!”“身体健康”“前程似锦”、、、、、、 ……此处隐藏2794个字……的鲜血。后来听爸爸说这是为了防止猪血立刻凝固。 “师父,你真是好手艺,做到了一刀‘毙命’……”一位村民称赞道。爸爸告诉我,这是杀猪人的规矩,师傅杀猪时必须是一刀致命,这样这户人家来年才会顺心如意。 猪血放完后,大白猪的头和四肢变得越来越焉,嚎叫声渐渐地变成了哼哼声,最后“呼哧、呼哧”的轻轻喊了几声后,就停止了呼吸。接着,屠夫叔叔就给猪吹气,他先用刀在猪的后腿上割开一块皮,用一根圆头的直铁条从割口处捅进去,把猪的背两边都捅到通。然后那位叔叔捏起割口,鼓起腮帮,费力往猪皮里吹气。不一会儿,大白猪就被吹得滚圆滚圆的,叔叔觉得差不多了,便用一根绳子将割口扎牢实,松了手用木棒将猪全身狠狠捶打一通,使气贯通到猪的全身,听爸爸说这是为了便于刮毛。 接下来就是烫猪和刮毛,几位叔叔
把猪抬进了一个大铁锅(农村上称它为浴锅),屠夫叔叔一边不停地翻着猪,以免烫烂猪皮,一边用一个大型的刀片刮猪毛。不一会儿,大白猪身上就变得无比的光白,也显得更肥了。 紧接着就是给猪开膛破肚,叔叔先将猪脑袋割下来,用一根铁钩将猪挂在梯子上,剖开肚子之后,取出心脏、肝、小肠、大肠晚饭的时候,姨婆给我们做了一顿“全猪宴”,食材都来自这头大白猪,什么炒猪心啦、炒猪肝啦、红烧猪蹄啦……,做了满满的一桌。 于是,我们两家人围坐在一起,品着姨婆自家酿的米酒,啃着又香又嫩的年猪肉,年味又浓了几分,这也许就是春节的前奏曲。
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6今年春节我来到了千年古都西安,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让我饱了眼福,陕西特色的美食则让我饱了口福,其中两道美食的余味至今仍在我的舌尖萦绕。
初见这名,我一下蒙了,这么繁杂的字形,怎么读啊?我向店主打听后才知其古怪的读音——“biang biang 面”。店主说这种面在制作时需不停地在案板上捶打,秦人将其发出的响声演化为“biang”的音,面因此得名。也有传说是一位怀才不遇的秀才为抵饭钱,创造了这字,既写出山川地理,也写尽世态炎凉。
这种面又名裤带面——这是在面条端上桌后我才知道的。仅仅几条面就堆满了一大碗,面条足有三根手指并在一起那么宽。这些面条犹如一条条素净的绸带纠缠在一起,上面堆积着又红又碎的辣子,仿佛是在绸带上绣了红艳艳的花团。拌匀后,面条被染成了橙红色,泛着油亮的光泽。我想用筷子去夹,不想越用力,面条滑得越快,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头,我小心翼翼地拎起来,不料这面条越拉越长,我只得站起来,胸中提着一口气,把手伸直,高高举过头顶,面条才算夹完了。仔细打量这一整根面条,真像一根裤带啊!
我把面条盘在碗里,扒进口中,首先感受到的是辣子的香醇——那种辣子虽然红得骇人,其实味道并没有它外表那么张扬。这种辣带着极强的地域特色,迅速充斥你整个口腔,而吃到那软弹的面条,则没有那么浓郁的味道,它是带着一股麦子的清香,就像其本身那样缠绵柔软。
听闻陕西人喜欢吃各种面,这“biang biang 面”位居第一,实不为过。因为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,面里融入了陕西人的豪迈气概,面似其人啊!
提起羊肉泡馍的名声,几乎比“biang biang 面”还大。相传赵匡胤流落到长安,把身上仅剩的两块干硬的馍撕碎后,就着店主送的一碗羊肉汤,一气喝下,顿感寒冷一驱而散。后来,这羊肉泡漠就在民间流传开了。
吃羊肉泡馍很有讲究,我几乎是怀着虔诚之心来对待的。我按照正宗吃泡馍的方法,先耐着性子认认真真地把馍细细地撕碎,然后加葱、加蒜、加香菜,每个步骤都不敢马虎。终于完了,总算可以享用这美味的羊肉泡馍了。我端起碗来,一仰脖,啊!一股浓烈的蒜味!我措手不及,没想到心中向往的美食竟然是这般味道。我只得用勺子舀起一些碎馍来尝,味道却比那口汤还冲,它已经吸饱了蒜味羊肉汤,再加上后来撒的佐料,这种粗犷激烈的碰撞,作为南方人的我一下子还真受不了。偶一回头,瞥见邻桌有几人也正吃着羊肉泡馍,只见他们谈笑风生,“呼噜呼噜”声不绝于耳,估计他们一定是惯吃羊肉泡馍的当地人吧!看来,我舌尖品尝极致味道的本领还需锤炼,不然有些西安的美食,甚或是其他地域的美味,我是无福消受的。
这次西安春节美食之旅,至今想来,回味无穷。在舌尖品尝美食的同时,我了解了陕西一地的风俗民情,也明白了,一个人的品味要宽一点,杂一点,对食物如此,对文化或者其他东西也是一样啊!
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7又是一个寒假来临,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,同学们都洋溢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,准备买新衣,购美食尽情消费,高高兴兴过一个愉快的春节。
我们的数学周老师却布置了一个有些“特别”的作业。那就是:按照规定准备二十张表格,记下过年前十天和后十天的消费情况,买什么东西及花的钱数要写的清清楚楚。这个作业自然难不倒我,每天晚上,我都会拿出表格认真的将一天的消费写下来,不写不知道,一写吓一跳,当写完前十天时,我发现每天的消费都很多,而且有许多钱都是没有必要花的。
二月四日我生日那天,妈妈带我去西餐厅花了好几百,事后我们一致认为,买个蛋糕一家人在家吃顿饭就很好了,不应该去西餐厅,现在政府提倡节俭,反对浪费,我们一定要积极遵守。我拟好了一个家庭消费表格:一个月逛两次超市,每次消费定在两百块钱以内,如果临近过节定在五百块钱以内;一个月去一次饭店,每次消费在一百五十元以内;每天花钱在五十元之内(除特殊情况)。
二月七日逛超市,花了三百多元,不知道的人,以为我们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,辛辛苦苦提回家翻开袋子一看,里面装的全是:饮料、面包、香肠、酸奶等等,零食买了一大堆,主食却没有。到了第二天,妈妈和我望着空空如也的厨房,感到很无奈,又有什么办法呢?只好再去买菜啦。自从那次逛超市之后,我们全家人有了一个教训,去超市一定要先买实用的东西,最后可以买一点零食。最好出发前列出明细表,把要买的东西写上,完全按照计划买。
我发现我所画的春节前十天的折线统计图总是大起大落,今天,去超市花了好几百元,折线急速上升,明天只买了午餐,花了十几元,折线急速下降。这说明我们家消费情况很不稳定,这也代表着我家的营养情况忽高忽低,今天吃的很好,明天就可能没有菜了,我想只有消费稳定了,才是过日子的长久之计呀。
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,都要合理的支配钱。有些人,春节期间大吃特吃,大买特买,疯狂消费,过了一个奢侈而又暂时快乐的春节,可是春节过后就变得身无分文,不得不苦苦地等着发工资。这绝对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观念。姥姥说:过日子要细水长流,天天奢侈的消费,绝对不是长久之计。无论在什么时候,我们都应该做一个聪明理智的消费者:买东西时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,不要被精美的包装所诱惑,只买对的,不买贵的。
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。每天只花几块钱,看起来不是很多,可是,一元两元加起来,就会积少成多。我们还没有踏上社会,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,只懂得大手大脚的花钱。通过这个春节的消费调查,我和父母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我们家的消费观念,每月工资发下来后将一部分钱存入银行,或进行投资,留下必要的开支,精打细算的花好每一分钱。新的一年开始了,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理财能手,都能做到勤俭节约、合理消费!